最新信息
热门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文物保护 > 正文

赣江七星堆六朝墓群考古发掘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发布日期:2020/5/25 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次 字号:

 为了支持赣江新区新城建设,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考古队对建设区域内的七星堆六朝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475天的田野发掘,共清理了73座古墓葬,出土遗物700余件。其中六朝墓葬数量最多、形制最丰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特别是A发掘区的16座六朝墓葬,排列有序、布局合理、规划严谨,排水系统完备、发现大量墓园建筑废弃物。七星堆六朝墓群A发掘区是目前发现最重要的六朝时期高规格的家族墓地,是国内罕见的东吴周氏士族墓园。七星堆六朝墓群填补了江西地区六朝考古研究的资料空白,是长江中下游六朝时期经济繁荣、商贸活跃、船运发达的历史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期形成的缩影,是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材料,对研究六朝时期民族融合、东亚文化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A发掘区全景图

  七星堆六朝墓群的发现

  2013年6月,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湖滨南路土方施工中挖掘出六朝时期网钱纹墓砖,其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7年1月改名为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南昌市博物馆在墓砖发现点周边迅速展开考古调查与勘探,考古调查、勘探发现墓葬密集分布区约5000平方米,其中形制较为清楚的古墓26座,因取土破坏的残损古墓19座,共计45座古墓,该墓群是南昌近年来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六朝古墓群。

  

远景图

  2018年7月12日,为了支持赣江新区儒乐湖新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国家文物局、江西省人民政府等相关规定,南昌儒乐湖新城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委托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该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2018年8月16日,在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考古队对该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七星堆六朝墓群的发掘

  江西省赣江新区七星堆六朝墓群位于江西省赣江新区儒乐湖以南、赣江以西,分为A、B、C三个发掘区。[配地图位置]A、B区位于南坊村东约750米,东距赣江约500米;C区位于赣江新区南坊村桃花埠自然村及其北侧岗地,核心区域在A区东南约800米,东距赣江约200米。

  发掘采用探方发掘法,探方规格为10米×10米。A发掘区布方33个,共3300平方米;B发掘区布方17个,共1700平方米;C发掘区布方30个,共3000平方米,A、B、C三区总布方面积为8000平方米。其中A、B区位于2013年考古调查、勘探的墓葬密集分布区。

  2018年8月至12月,基本完成A区发掘,发掘面积2600平方米,发现墓葬22座,其中东汉墓4座,六朝墓葬16座,明清墓2座。发现排水沟7条。出土了瓷器、陶器、金属器、石器等遗物近200件。

  2019年4月至8月,基本完成C区发掘,发掘面积约3000平方米,发现六朝墓葬51座,出土遗物500余件。

  

  目前正在全面勘探B区,已经勘探发现12座砖室墓,同时对A区最大的墓M5的排水沟进行发掘,发现在墓道前方约25米处临近排水沟位置发现大量建筑废弃物,如筒瓦、瓦当、碎砖等,推测在墓道前方与排水沟之间应存在墓园建筑,可惜因近代取土,破坏严重。

  为科学、准确获取考古信息,在七星堆六朝墓群田野考古发掘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科技考古手段。利用RTK、无人机航拍技术、数码相机、三维扫描技术等对墓群所在区域的地理信息数据与影像数据进行采集,利用多图像摄影建模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生成的三维模型、正射影像、剖面正射图等成果在考古线图绘制、现场成果展示及考古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利用老旧航拍片的比对,对墓群所在区域周边环境的变迁研究、对各发掘区的相互关系研究有了新的理解。依托这些科技考古手段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的综合运用,使得发掘过程更高效、成果输出更快捷、成果展示更全面。

  为了尽量不破坏墓葬,争取考古发掘“不新拆一块墓砖”,考古发掘过程中注重文物本体的保护,尽量沿用墓葬已经破坏的区域或盗洞作为考古发掘的入墓口,使得墓群保存了多处完整的封门墙,对墓葬的砌建工艺研究有重要意义。

  (一)遗迹

  A、C区发掘出的六朝时期墓葬均为砖室墓,规模庞大、形制多样,有横前堂、券顶、穹窿顶等。在一处墓群中同时发现多种墓葬形制且墓葬规模庞大,在江西省属于首次发现,在全国同时期的墓群中亦属罕见。墓砖纹饰以网钱纹为主,亦见有兽面纹,部分墓砖上有铭文,如2018QXDM5墓砖上发现的“王”、“十”,2018QXDM3封门砖上的“周侯”,2018QXDM2甬道和后室发现的“豫章海昏中郎周遵字公先”及“周中郎”,在2019THBM31内发现的“甘露元年”纪年铭文等。

  

“周侯”

  A发掘区16座六朝墓分布规则,墓与墓之间未见打破迹象;墓群呈东西向一字排开,墓道朝向一致;排水沟规划有序,与墓葬相互衔接,沟与沟间有明显的打破连接迹象,构成复杂的地下排水系统;推测该区应是一处家族墓地。结合该区M3封门砖上发现的“周侯”铭文和M2甬道墓砖上的“豫章海昏中郎周遵字公先”铭文参考该墓地的墓葬形制,该墓地应是六朝时期周氏家族墓地。从墓葬的形制、规格及在墓地中的排列分析,M2应不是该墓地的第一代墓主,第一代墓主应是M5,且M2明确官职为“中郎”, M5从墓葬形制等因素分析,其规格应不低,该墓地应是六朝时期江州世族或地方豪强周氏家族墓地。

1 [2] [3]
友情链接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